提到高級鐘表,大家都會聯想到瑞士,這個以手表行業為支柱的國家,享譽世界的頂尖品牌幾乎都備瑞士包攬。論制造工藝,還是品牌歷史,其他國家的鐘表均望塵莫及。然而,百分之百意大利血統的沛納海卻是一個例外。多年來,沛納海腕表以精湛的工藝和鮮明的風格,成為品位人士爭相收藏的精品。
沛納海(Panerai)創立于1860年,以精密機械及卓越品質著稱,最早是為意大利皇家海軍制作精密儀器和腕表,如今Panerai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高級運動腕表品牌。憑借源自大海的設計靈感,Panerai將品牌定位為運動、休閑領域中的高檔腕表。意大利的設計風格和瑞士的專業技術,使得Panerai每一款表都擁有鮮明的品牌風格和優異的質量。1938年,沛納海為意大利海軍制作出能承受極端惡劣環境的Radiomir腕表。
Panerai PAM00001 B-series t-dial
在長期制作魚雷發射器專用的自動發光機械計算器、瞄準裝置、深度測量儀、指南針或水底引爆裝置的定時器等精密儀器的經驗累積下,Panerai于1936年正式推出第一只腕表,這款腕表采用Rolex機芯,并由意大利海軍委托制造。1938年,Panerai所生產的Radiomir Panerai腕表正式成為意大利皇家海軍的永久專用產品,這款腕表對意大利海軍與世界表壇皆產生深遠影響,因為當時意大利海軍就是佩帶著這只腕表與德國聯手痛擊盟軍,一只深具特色的防水性能、龍頭鎖與清晰易讀的表盤設計的防水軍用潛水表從此誕生。1950年初期,Panerai推出Panerai Luminor表款,補足了Radiomir Panerai功能不足之處,在防水功能上,Panerai采用可使上鏈龍頭緊靠表殼的特殊杠桿裝置,能大幅減少水氣滲入表殼,并已注冊為專利商標;在熒光功能上也改用氚來提供,不再需要鐳漆。由于Panerai腕表一直為意大利海軍所獨家享有,一般消費者難以目睹風采,但如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阿諾德·施瓦辛格等好萊塢明星非常熱愛大表面的腕表,其中,史泰龍更于1995年委請Panerai設計一套限量Panerai Luminor Marina表,名為Slytech,表背鏤刻史泰龍的簽名,并在電影《龍出生天》(英文名:Daylight,又譯《十萬火急》)中佩戴,使Panerai聲名大噪。
在1997年被厲峰集團收購后,從軍用市場開始走向民用市場。
品牌文化
憑借源自大海的設計靈感,Panerai將品牌定位為運動、休閑領域中的高檔腕表。結合意大利的設計風格和瑞士的專業技術,Panerai使得每一款表都擁有鮮明的品牌風格、精湛的工藝和優異的質量,成為品位人士爭相收藏的精品。
品牌歷史
1860沛納海工坊創立,喬凡尼?沛納海(Giovanni Panerai)在佛羅倫薩創立鐘表店:這家鐘表店身兼店鋪和工廠,同時還是城中第一家制表學校。沛納海的歷史由此開始。 這家鐘表店在二十世紀初更名為“Orologeria Svizzera”(瑞士鐘表店),之后搬遷至圣喬瓦尼廣場(Piazza San Giovanni)的圣芝奧凡尼廣場(Palazzo Arcivescovile)內,至今仍是沛納海佛羅倫薩總部所在地。
1916沛納海為RADIOMIR注冊專利當時沛納海已成為意大利皇家海軍供應商多年,為其提供高精度的計時工具。根據軍方的要求,沛納海創制出Radiomir,一種以鐳為基礎的發光材質,作為儀器和表盤的夜光涂劑之用。 有關“Radiomir”這一名稱的文獻記載見于在1916年3月23日在法國填寫的專利文件附錄中。其高可視性及漆面在水中出色的粘附性立即讓這種以鐳為基礎的涂劑成為沛納海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材質。 Radiomir的專利成為第一批由沛納海研發的專利技術,由此展開了沛納海源遠流長的創新歷史。
1938RADIOMIR,一個不斷演進的表款秉承1936年原型表款特征的Radiomir腕表直到兩年后才開始投入量產。 為使此原型表款更好的發揮其功能,沛納海對其進行了多處改良,并推出了一款全新的Radiomir腕表。新款腕表具備以下特點:雙層表盤,上層表盤帶有指針與數字時標,增強了鐳涂層的可讀性與夜光特性;線型表耳更加堅固耐用,兩端帶有金屬桿,焊接于表殼中部。表盤在水下的可視性也得到了加強,四個基本方位帶有醒目的阿拉伯數字以及其他時標,時針與分針,沒有小秒針。
1940RADIOMIR 1940表殼皇家海軍的要求變得更加苛刻: 腕表必須能經受得住水下最惡劣條件的長期考驗。 因此,其必須具備極強的抗疲勞性。 表耳得到加固以滿足這些要求,并與表殼采用一體式鑄造方式,以提高其防水性能。 如今的一些“Radiomir 1940”表款采用枕型表殼,兩側邊緣更加明顯,各個零件的一般尺寸進行了修改,圓柱形(而非錐形)上鏈表冠。 在2012年日內瓦國際高級鐘表沙龍上推出的Radiomir 1940特別版表款正是從這些特征中汲取的靈感。
1943MARE NOSTRUM 腕表沛納海表廠推出特別為值班海軍文職軍官所設計的原型表款: Mare Nostrum雙表盤計時碼表。 據說這款腕表當時僅生產了兩三枚,如今只能看到它們的一些照片,僅在2005年發現了其中一枚。 沛納海從二十世紀40年代開始初步研發和設計這一表款。 半月形鋼制表冠防護裝置,防止海水滲入表殼,同時保護表冠密封不會因上鏈應力而受損。
1949RADIOMIR被LUMINOR取而代之Luminor可自行發光,取代了原來的鐳涂料。 這種氚(氫的同位素)基化合物于1949年1月11日注冊專利,注冊商標即“Luminor”。 受此項新專利的啟發,在Radiomir之后,沛納海研發并推出了其另一經典表款 – Luminor腕表。
1950LUMINOR 表殼Radiomir完成了到Luminor的演進。 在二戰進入尾聲后,沛納海繼續其在戰爭開始之初就進行的技術研究,完善了Luminor的研發。新的Luminor表因其表冠護橋而獨樹一幟,線型表耳也得到了加強,并與表殼采用一體式鑄造方式,表殼延續了Radiomir 1940表款的枕形表殼與扁平、寬闊的表框。 如今搭載這一表殼的表款名為Luminor 1950。
1956沛納海開發出“EGIZIANO”腕表沛納海為埃及海軍開發了一款名為“Egiziano”(埃及人)的Radiomir腕表。這款腕表尺寸寬闊(表殼直徑60毫米),堅固耐用:它具備極好的防水性能,同時配備刻度表框以便計算潛水時間。其特有的冠狀護橋設計,最早出現在沛納海原形表款上,同年的意大利海軍檔案中也有記載,成為了Luminor表款的經典造型,也成為了沛納海品牌的標志性特征。
1972沛納海蛻變之年古朵之子吉賽?沛納海(Giuseppe Panerai)去世。工程師迪諾?哲(Dino Zei)接手管理沛納海家族事業,并將公司名稱從“G.Panerai & Figlio”改為“Officine Panerai S.r.L.”,該名稱已經出現在最初的幾個表款上。在此期間,沛納海仍然是意大利海軍的秘密供應商。為意大利海軍長期提供并研發相關儀器,包括在深海中具有極佳防水功能的指南針以及手腕上佩戴的深度計以及壓力補償水下手電筒等,這也為沛納海公司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1993首個沛納海限量系列沛納海推出首度面向公眾推出三款限量版系列表款:Luminor、Luminor Marina和Mare Nostrum腕表,其靈感均取材于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創作的軍用腕表,并被許多收藏家與熱愛沛納海腕表的人士爭相搜購。 這一系列于1993年9月在意大利海軍的Durand De La Penne號巡洋艦上正式亮相,Amedeo D*Aosta公爵出席了慶祝儀式。
1997沛納海成為高級制表市場中的重要一員歷峰集團(昔日的梵敦集團)將沛納海納入旗下,之后在意大利設立授權分銷商網絡。 接下來的幾年中,沛納海在國際高檔表市場上初露頭角。 這一系列包括兩種表款:Luminor以及三款Luminor Marina。 Mare Nostrum表款,最早在1993年面世,此次新表款的表框更小,旋入式底蓋,時圈外圍為輔助齒輪組。
2001沛納海: 重返故土佛羅倫薩圣喬凡尼廣場上的沛納海本店經過細致的整修裝潢 后重新開幕。這個精品店是沛納海表迷與收藏家的聚集點,店內除提供一般腕表系列外,更搜羅了坊間難得一見的特別珍藏品。
2002沛納海于瑞士諾沙泰爾(NEUCH?TEL)開設表廠沛納海于瑞士諾沙泰爾(Neuchatel)開設表廠:這是對沛納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品牌將精密的瑞士制表工藝、獨有設計以及精湛工藝融于一體,依托持續不斷的科技研發,沛納海不斷地將新技術與各種功能加入到產品設計中。 沛納海也勇于開拓亞洲市場,在香港的標志性建筑置地太子開設了亞洲第一家精品店。
2005沛納海首款自制機芯沛納海研制的首款自制機芯P.2002在國際市場上推出:這款手動上鏈機芯配備兩地時間功能和8日動力儲存,類似于20世紀40年代的Angelus機芯。 這款機芯以沛納海創立自己表廠的年份命名,向這一源自佛羅倫薩的腕表品牌致敬。
2007沛納海推出全新自制機芯沛納海推出三款完全自行設計和研發的全新自制機芯:P.2003、P.2004和創新的P.2005。 P.2005配備由沛納海表廠特制的優美陀飛輪,完美融合了其精密復雜的制表傳統,同時亦實現了裝置創新。實際上,平衡擺輪的框架與繞軸旋轉的擒縱機構并非與平衡擺輪軸平行,而是與之垂直。同傳統的陀飛輪不同,沛納海陀飛輪框架每30秒就旋轉一周,而傳統陀飛輪框架每1分鐘才旋轉一圈。
2008沛納海推出P.9000和P.2006自制機芯沛納海推出P.9000和P.2006機芯。兩款機芯均由這一源自佛羅倫薩的腕表品牌研發和生產。 具備72小時動力儲存的P.9000機芯搭載于Luminor 1950和Radiomir系列表款中,P.2006機芯由搭載P.2004單按把計時機芯演變而來,添加分段計時功能,并可通過10點鐘位置的第二個按把控制。
2009沛納海及其對海洋的無限激情為表達對大海的熱愛,沛納海計劃重建由充滿傳奇色彩的法夫船廠建造的1936百慕大雙軌船Eilean。 修復Eilean花費了整整三年時間。借助維亞雷焦(Viareggio)的Francesco Del Carlo船廠的精湛工藝,Eilean重拾昔日雄風。 在完成了長達40,000小時的工作之后,Eilean的下水儀式于10月22日舉行,地點選擇在了意大利海軍在拉斯佩齊亞的帆船航道上舉行。 Egiziano的再版發行體現了沛納海對這一表款的熱愛之情。Egiziano是1956年為埃及海軍特別定制的。
2010向伽利略致敬為了向400年前伽利略的第一次重大發明致敬,沛納海發布了三個表款,以紀念這位托斯卡納的天才:分別是L’Astronomo、Lo Scienziato 以及 the Jupiterium表款 沛納海的Jupiterium原型表款是一款行星腕表,根據地心引力的原理,其萬年歷顯示了太陽、月亮、土星以及其他伽利略衛星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四個主要的衛星:木衛一到木衛四。得益于望遠鏡的發明,伽利略于1610年發現了伽利略衛星。 沛納海在國際高級鐘表沙龍上發布了其P.999自制機芯,以及首款沛納海Composite腕表。
2011沛納海推出青銅腕表"Luminor Submersible 1950 3 Days Automatic Bronzo" 是沛納海推出的一個限量表款,其中首次使用了復古元素,特別是同沛納海有深刻淵源的海洋因素。
后又推出的P.3000自制機芯是對沛納海品牌制表工藝的進一步詮釋。
2012向往昔致敬: 沛納海推出兩個搭載經典的1940表殼的RADIOMIR表款沛納海重新推出了其獨一無二的經典表殼,以及兩款Radiomir 1940年特別定制表款。 與原型表款和20世紀30年代后期生產的表款不同,部分于20世紀40年代的生產的Radiomir腕表表殼的表耳并非用傳統的焊接鋼絲制成,而是與表殼采用一體式鑄造方式,更加堅固,防水性更好。 新的Radiomir 1940 表款重新使用經典的直徑47毫米表盤,以及靈感源自歷史表款的其他特征:受Plexiglas?保護的表盤、圓形表框以及圓柱形表冠。
2013三款全新自制機芯標志著沛納海的持續發展沛納海推出三款全新自制機芯:沛納海第一枚配備計時碼表飛返功能的P.9100型自動上鏈機芯、設計精致、具帆船賽倒計時功能的P.9100/R型機芯,以及具有8日動力儲存的P.5000型手動上鏈機芯。全新系列亦帶來向來迷人的Radiomir1940表殼及 Submersible專業潛水腕表的新表款。在日內瓦高級鐘表展上,沛納海亦展出了 Tourbillon GMT Ceramica兩地時間陀飛輪陶瓷懷表——一款以陶瓷制作的出色懷表。
Luminor Marina系列其他經典表款
1950年初期,Panerai推出Panerai Luminor表款,補足了Radiomir Panerai功能不足之處,在防水功能上,Panerai采用可使上鏈龍頭緊靠表殼的特殊杠桿裝置,能大幅減少水氣滲入表殼,并已注冊為專利商標;在熒光功能上也改用氚來提供,不再需要鐳漆。席維斯史特龍、阿諾史瓦辛格等好萊塢明星都是沛納海的忠實用戶。
Luminor Marina 1950 3 Days Automatic Composite – 44mm腕表的表殼和保護上鏈表冠的護橋裝置都是采用棕色沛納海復合材質Panerai Composite® 制成,搭載沛納海P.9000自動上鏈機芯。再次呈現品牌一貫獨到的性能和風格。
臺北城市限量版腕表
為了向全新開幕的沛納海臺北專賣店表達祝賀之意,沛納海制作的臺北城市限量版腕表僅于位于臺北101購物中心的專賣店獨家展售。這兩只腕表的后底葢,皆雋刻著具象征性的臺北101,以及城市的天際線全景。
PAM00403 Luminor 1950 10 Days GMT - 44MM臺北專賣店限定版,AISI 316L磨砂精鋼表殼,直徑44毫米,沛納海P.2003自動上鏈機械式機芯,10天動力儲存附水平位置指示器,3個發條盒,時、分、小秒針、日期、第二時區、24小時顯示,線性動力儲存顯示,秒針歸零,防水100米,全球限量10只。
溯沛納海(Panerai)的歷史,創辦人Guido Panerai從1860年就的展露頭角,到20世紀初期,在佛羅倫薩開設了一家表店,并獲得勞力士(Rolex)與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的正式授權經銷,再到如今的蓬勃發展足以看出沛納海精湛的工藝以及創新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