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蘇蒂 原創(Glashütte Original)是全球知名的品牌,代表著德國制表藝術的巔峰。品牌有四大支柱,它們截然不同的技術與風格層面詮釋品牌的額價值觀。當前各系列腕表展現了繽紛多彩的設計風格,但這一多樣性并沒有使它們失去格拉蘇蒂 原創(Glashütte Original)素有腕表一脈相承的共同點:追求完美。
1845年,一批創業者和發明家從薩克森邦的首府德累斯頓遷至格拉蘇蒂鎮,在當地開始了腕表制作。當時,格拉蘇蒂鎮不僅云集無數首屈一指的表匠和他們的制表工廠,亦匯聚大批表殼、指針和擺輪等鐘表配件的制造商。格拉蘇蒂鎮制表業空前繁榮,不僅是德國的制表重鎮,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表中心之一。阿道夫.蘭戈憑借撒克遜政府的一筆貸款,建立了格拉蘇蒂的第一家質保公司。在這之前,這里近四個世紀以來都主要以銀礦開采著稱。而建設獨立的薩克遜制表業成為新的目標。
隨后格拉蘇蒂開始計劃制造精密懷表。首先需要“簡單但機械結構完整的懷表”。當時的“車間體制”讓制表廠得以利用本地供應商分工生產的零件。在1865年附近,格拉蘇蒂精確懷表的特色趨于成熟:格拉蘇蒂的四分之三夾板、黃金輪桿和黃金套筒以及裝飾性的旭日紋飾。該表連續生產了80年,期間只經過極少的改動。
格拉蘇蒂的擺鐘同樣表現出超群的精密性,尤其是自路德維格·斯特拉斯及古斯塔夫·歐迪所創“斯特拉斯&歐迪機械車間”的擺鐘。精確的擺鐘被天文臺、研究所與中標公司用來調整懷表和航海時計。次外,斯特拉斯還擔任過格拉蘇蒂德國制表學校的教室及主管,從而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
當時,世界各地對德國制造的腕表需求甚多,加上鎮內制表公司業務長足的發展,為了滿足龐大的市場需要和培育更多的專業人才,遂于1878年在格拉蘇蒂鎮(Glashütte)成立「德國制表學校」。這所德國制表學校,不但為格拉蘇蒂鎮培育了一批專業鐘表技師,不少人學成后更周游列國,將德國制表竅訣發揚光大。格拉蘇蒂鎮的制表大師們努力不懈,成功創造出多款巧奪天工的作品,德國制表亦是表壇最熠熠生輝的瑰寶。
早在1916年,卡爾.郝乃爾首次以“Glashütte Original”(格拉蘇蒂原創)一詞來標記其擺鐘。“德國精確鐘表廠”于1918年11月9日進行了商業登記,同事在其商標中使用了原創一次,并于1921你那開始使用到其懷表,從而將格拉蘇蒂的高品質產品與海外的仿制品(如“系統格拉蘇蒂”)區別開。
1920年,通過飛行陀飛輪的開發,該制表學校的一名教室贏得了聲望,他就是阿爾弗 海威格。他將其陀飛輪僅固定在一側,用兩個軸承引導著輪片部分。該陀飛輪和擒縱機構不用表冠就可以安裝。這樣一來,陀飛輪就清楚地呈現出來,看上去好像在飛翔。同時,該陀飛輪還解除了壓力,而且可以雕刻得及其纖巧。這種結構使便攜式精密手表實現了最佳速率精度。
1925年,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腕表半成品機芯首次有UROFA在格拉蘇蒂進行生產,而UROFA源于格拉蘇蒂精密表廠。而UFAG工廠則完成手表組裝并進行銷售。噠噠的“G”和格拉蘇蒂的鎮名構成了UFAG的logo,令人印象深刻。
20世紀初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全球經濟低潮使格拉蘇蒂鎮(Glashütte)的制表業受到重創。然而,縱使逆境當前,格拉蘇蒂鎮(Glashütte)卓越的時計傳統卻長存不朽,許多鐘表商經過短暫的調整后便以嶄新形象再次問世。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中止了這股蓄勢待發的動力,在二戰結束的前幾個小時,格拉蘇蒂鎮(Glashütte)所有表廠都被蘇軍拆卸一空,整個小鎮被飛機轟炸夷為平地。格拉蘇蒂鎮(Glashütte)的制表商唯有從零開始重建業務。廠商召集工匠和精確機械技師制造必要的機器和工具,重新投入生產。1951年,當時的執政黨下令將格拉蘇蒂鎮(Glashütte)所有獨立制表公司合并為一個聯合國營企業:格拉蘇蒂表廠(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GUB)。:格拉蘇蒂表廠(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GUB)。1990年格拉蘇蒂表廠(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GUB))改組為格拉蘇蒂制表有限公司(Glashütter Uhrenbetrieb GmbH),完全地繼承了格拉蘇蒂鎮(Glashütte)原來所有制表工廠的技術,知識產權與財產。改組后的格拉蘇蒂制表有限公司(Glashütter Uhrenbetrieb GmbH)在1994年私有化,私有化一年后,其生產的高級機械腕表被正式命名為格拉蘇蒂(Glashütte Original)
在20世紀六十年代初,機芯70系列開始開發。其中70.1和70.3機芯都采用了鍍金擺輪輪緣,并附有天文臺表測試證書
60年代中期,所謂的“spezimatic”機芯憑借僅4.4毫米的厚度和28毫米的直徑
石英表興起時,盡管石英型號的需求極大,但許多國外企業相反,格拉蘇蒂的制表廠并未將所有生產力轉移到這類手表。從70年代中期以來,第一塊石英控制的航海計時表誕生。1978年,機芯31號為腕表生產開啟了新時代,標志著石英表時代的開端。伺候女士手表不斷更新換代,到了80年代,則迎來了男表和雙指針/模擬數字機芯。
1978年“spezichron”型號誕生,它首次采用了星期和日期顯示,并帶有滾珠軸承安裝的自動陀。這類型號的生產一直延續到80年代中期。
隨著1990年德國統一,Veb Glashütte Uhrenbetriebe轉型為GlashütteUhrenbetrieb Gmbh。該公司成為1951年以前在格拉蘇蒂存在的所有獨立手表公司的正式法定繼承人。自1994年起,品牌名稱“格拉蘇蒂原創”憑借其登峰造極的生產工藝,一直是精細德國制表業的代表。
2000年格拉蘇蒂原創首次獲得“年度手表”這一廣受歡迎的美譽。行業期刊《Armbanduhren》以及《Welt am Sonntag》報紙的讀者們將這一經典參議遠“萬年歷”推向榜首。在10月,該制表廠加入了斯沃琪集團,標志則會這家本地知名品牌邁出了向著國際奢侈品品牌發展的重要一步。
2008年5月22日,德國格拉蘇蒂鐘表博物館在隆重的慶祝典禮中開了。格拉蘇蒂原創根據“德國鐘表博物館尼可拉斯海耶克基金會”的目標,開發了一套展覽路線,通過各種感官體驗和時間測量元素,描述了格拉蘇蒂創始以來的命運。開放僅5個月后,該博物館就迎來了25000名參觀者。
格拉蘇蒂環球陀飛輪中國北京發布會-新聞發布會現場(從左至右資深腕表評論家常 偉先生、格拉蘇蒂全球副總裁Dieter Pachner 先生和格拉蘇蒂中國區品牌經理汪久峰先生)
2012年,該制表廠推出了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出色最復雜的杰作,環球陀飛輪腕表(Grande Cosmopolite Tourbillon)。該廠在德累斯頓開設了一家自有的精品店,其位于格拉蘇蒂的Frühlingsweg的新生產設施也落成揭幕。
格拉蘇蒂原創的每一枚腕表在制作過程中都傾注了細心謹慎、精湛工藝以及濃濃的愛意,給制表廠的參觀者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其是德系制表中的頂尖品牌,卻也以較為親民的價格吸引了更多表迷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