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前,1841年4月12日,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如今,朗格回憶起當時堪稱“技術奇跡”的機械裝置——五分鐘數字鐘。它對品牌的意義深遠重大,原因有二:第一,它的創造者約翰克里斯迪昂菲烈特里西古特凱斯(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是制表先驅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學徒時期的師傅兼岳父;其次,五分鐘數字鐘為朗格大日歷顯示的設計提供靈感。
LANGE 1朗格 1腕表和約1983年舞臺時鐘的設計藍本
水到渠成的訂單
約翰克里斯迪昂菲烈特里西古特凱斯*受委托為新的歌劇院打造一款與普通時鐘截然不同的獨特時鐘。薩克森宮廷在給鐘表大師的要求中建議,這款時鐘應該是“備受尊崇的天文臺表”,是“同品類中的瑰寶”,與傳統的配備表盤和指針的時鐘截然不同。這一偌大的數字鐘有可能是受到十七世紀法國時鐘的啟發,這些時鐘以兩個鑲框的數字圓盤或輪盤指示時間。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在米蘭的斯卡拉大劇院的數字時間顯示舞臺時鐘才是它的設計原型。無論如何,在森帕歌劇院(當時稱作“薩克森皇家歌劇院”)的落成典禮上,這一矚目的舞臺時鐘引起了轟動。即使在當時,它也被認為是薩克森制表業的杰作;其設計者被任命為薩克森宮廷皇家鐘表匠,以表彰這一壯舉。
位于德累斯頓劇院廣場上的森帕歌劇院
全新的設計方式
對于他的五分鐘數字鐘,古特凱斯選擇采用一種無可比擬的創新方式。這一裝置由兩個印有數字的織物內襯鼓輪組成;它們由框架后帶兩個視窗的輪系驅動。左邊以羅馬數字I至XII顯示小時。右邊以阿拉伯數字5至55顯示分鐘。在新的一小時剛開始的五分鐘,右邊的分鐘視窗保持空白。日后,朗格在其大日歷顯示中采用了這一設計。左手邊的視窗也從每月的第一天到第九天保持空白。
由于原型時鐘的設計圖和描述都已不復存在,后人只能猜測古特凱斯要通過數字鼓輪打造時鐘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釋是,即使是在最后一排的座位,甚至是舞臺表演在黑暗環境中進行時,舞臺鐘也需確保清晰易讀。直徑約為160厘米的鼓輪可容納大約40厘米高的數字。但舞臺上方的空間相當有限,無法容納一個能達到類似清晰的圓形時鐘。于是古特凱斯與他的員工一起尋找解決方案,設計和制作了這款五分鐘數字鐘,其中包括他的合伙人和未來女婿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
德累斯頓鐘表匠(1785-1845年)負責維護德累斯頓皇家數學物理沙龍的器械。他還在德累斯頓的老城區經營著一家高檔鐘表工坊,五分鐘數字鐘可能就是在這里構思出來的。這也是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從1830年到1835年接受制表師培訓的場所。1837年,在擔任兩年的助理后,他開啟了一次游歷之旅。回國后,他與古特凱斯的女兒安東妮亞(Antonia)結婚,并加入其岳父的企業(現名為Gutkaes & Lange),成為共同持有者。
災難之后
1869年,一場大火摧毀了由建筑師戈特弗里德森帕(Gottfried Semper)設計的首座德累斯頓歌劇院,著名的舞臺時鐘也在大火中隕滅。路德維希特布納(Ludwig Teubner)是古特凱斯的學生和員工之一,他對這座時鐘非常熟悉。在進行重建項目時,他接到了一項任務,即制作一款全新的舞臺時鐘。因此,一座傳統塔鐘元素和經典制表設計原則相結合的大鐘應運而生。它由Teubner工坊和至今仍然存在的Zachari鐘樓工廠按照當時的最新標準設計而成。路德維希特布納、他的女婿恩斯特·施密特(Ernst Schmidt)和他的兒子費利克斯施密特(Felix Schmidt)三代人都悉心維護著第二座時鐘。因此,舞臺時鐘的技術知識一直流傳至二十世紀。
路德維希特布納制作的五分鐘數字鐘原型,誕生于1896年,作為座鐘使用。材質:木材、玻璃、鍍金黃銅、金質齒輪。高度:31厘米。如今,這個原型座鐘是陳列于德累斯頓茨溫格宮(Dresdner Zwinger)皇家數學物理沙龍的展品之一。
第二座五分鐘數字鐘的功能原理也通過一個巧妙制作的原型座鐘淋漓展現。1896年,路德維希特布納讓他的工匠雨果萊波爾德(Hugo Leipold)和奧托赫爾曼(Otto Herrmann)將其按照1:10的比例重新制作,以便在交易會上展示。在特布納去世后,它被作為禮物贈予赫爾曼,他后來移民并將它帶到了夏威夷。1951年,它被歸還給特布納的孫子費利克斯施密特,其后,他于1980年將其贈予德累斯頓皇家數學物理沙龍。
新時代的先驅
民主德國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摧毀的森帕歌劇院開始重建,其中包括制作一座全新的五分鐘數字鐘——第三座舞臺時鐘,是由工程師克勞斯費爾納(laus Ferner)和哈里朱利茨(Harry Julitz)領導的專家團隊創造的杰作。由于所有的設計文件都在大火中遺失,他們只能根據現已年邁的費利克斯施密特的描述和特布納精妙的工作模型來制作。
在遵守文化遺產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大座鐘項目的重建涉及到驅動技術現代化的謹慎周密,耗時六年多方才完工。
1985年2月13日,即森帕歌劇院在戰爭中被毀40周年之際,精心修復的森帕歌劇院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如今,舞臺上方靜靜跳字的五分鐘數字鐘再一次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飽眼福。
LANGE 1朗格 1腕表與約1841年的首座皇家歌劇院的插圖
從森帕歌劇院的禮堂可欣賞舞臺上方的五分鐘數字鐘
原型典范
僅僅幾年后,在當時重新統一的德國,人們對五分鐘數字鐘表示出特別的敬意。其矚目的時間顯示為LANGE 1朗格 1腕表的大日歷顯示設計提供靈感。1994年10月24日,朗格家族第四代傳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曾孫瓦爾特朗格(Walter Lange),在德累斯頓皇宮向眾人展示LANGE 1朗格 1腕表。正如其巨大原型座鐘一樣,不斷優化改良的可讀性體現了品牌的創新精神。LANGE 1朗格 1腕表搭配大日歷顯示,其不對稱的盤面布局更顯矚目,令這款腕表成為品牌標志性的設計。
目前五分鐘數字鐘的裝置
五分鐘數字鐘180年的風雨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