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视频你懂的-国产精品视频网-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猎奇-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上海牌手表誕生六十年來的故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城市的年輕人結婚,“三轉一響”是必不可少的家庭物品,也是男方父母為之操心費神的婚前準備。“三轉”是指手表、自行車、縫紉機。“一響”是指收音機。買“三轉”,不僅需要相對工資來說很大的一筆資金,還要憑票供應。一家單位一年往往只能分配到一張票子,會優先照顧論及婚嫁的職工。“三轉”中的手表,最受全民鐘愛的便是“上海”牌。

新中國成立后,在“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時代精神感召與支撐下,上海工人階級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光輝業績,特別是在輕工領域,誕生了一大批令人眼花繚亂的國產名牌,比如“永久”、“鳳凰”、“蝴蝶”、“蜜蜂”、“凱歌”、“金星”、“海鷗”、“永生”、“英雄”等,而手表,則有響當當的“上海”商標。

對一座城市而言,沒有響當當的民族品牌,沒有百年以上的老字號,沒有人們對品牌的忠誠度與悉心愛護,就缺少對外交流的底氣,所謂的文化底蘊也要大打折扣。

上海牌手表,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和榮耀,也刻錄了上海人民的記憶與情懷,它每一秒的精準走時,堅定地記錄了上海發展的腳步。
周恩來去蘇聯出席蘇共二十二大,正好傳來上海手表廠研制出了新的產品,周總理很高興,讓衛士長成元功花90元錢為他買了一塊新出廠的“上海”牌手表。

周總理喜歡佩戴上海牌手表

舊中國,上海沒有像樣的手表廠,只有修表的小作坊。1955年,中共上海市委根據國家計委主任李富春的指示和鐘表行業職工的要求,決定將試制國產表的任務下達給第二輕工業局。7月9日,第二輕工業局與上海鐘表同業公會從中國鐘廠、文華鐘廠、華成工業社、中蘇工業社等十幾家中小企業參試單位中抽調人員,加上7名來自民間的鐘表修理師傅共58人,組成細馬手表試制小組。

參與試制的老師傅們沒有一個人造過手表,連制造手表的專用設備也沒有,唯一可算作設備也就是一臺修理鐘表的小擺車。但是上海的工人師傅就是會動腦筋,他們將瑞士手表“塞爾卡”拆成150只零件,分頭仿制。缺少設備,他們就用普通機床改制成鐘表用的小擺車,缺乏傳動電機,則用電風扇頭子改裝。沒有材料,他們用繡花針造鉆頭,用陽傘骨、絨線針、自行車鋼絲等制造手表軸芯,用酒精燈作熱處理。由于場地狹小,裝配、測試、檢驗都擠在一間用隔音板搭成的“密封式”的小房間里進行。試制人員趕在1955年國慶節前夕,拿出了18只樣表,送到北京向中央領導匯報。

按照行內的話來說,粗馬表的擒縱叉上沒有鉆,只能算作微縮的鐘,而細馬表必須有鉆,走時精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手表。1955年試制成功的是中國手表的始祖,改寫了中國人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歷史。

1957年上海手表廠正式建成,第二年生產出第一批上海牌手表,這就是今天被國內外收藏家視作掌上明珠的A581。質量接近瑞士selca手表水平,可連續走時36小時以上,日差小于1分鐘。

A581問世后,周恩來總理買了一只并長期佩戴,當時還是帆布表帶呢。1961年,周恩來去蘇聯出席蘇共二十二大,正好傳來上海手表廠研制出了新的產品,周總理很高興,讓衛士長成元功花90元錢為他買了一塊新出廠的“上海”牌手表。能戴上國產的手表出國,總理感到特別自豪。從此,這塊表就一直戴在了總理的腕上。直到1972年,這塊手表的熒光已經不能發光了,這讓每天夜間工作的總理感到了不便。他趁陪美國總統尼克松到上海參觀訪問時,委托上海市委的同志幫他將這塊舊手表送去上海手表廠修理一下。誰知王洪文一聽說總理要修手表,就讓自己的秘書到上海手表廠端來兩盤子各式各樣的新款手表。當著王洪文的面,周總理不說什么。等到他走后,他立即讓工作人員將手表全部退了回去,他只留下那塊修理過的舊表。這就是總理,始終堅守自己做人的準則。直到總理逝世后遺體火化時,人們才從他手上取下這塊表。現在這塊手表已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六十年代后期,手表廠技術人員從毛澤東的手跡中選取了一個“上”字和一個“海”字,拼成毛體,天衣無縫,“上海”商標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制造”的典范

上海牌手表專題收藏家周寶興告訴筆者:“因為1955年華東局財政委員會辦公處設在和平飯店,它是輕工局的前身。試制的手表先后命名為‘東方紅’及‘和平’,上報國務院有關方面,卻沒批準。最后才命名‘上海’,商標用的是美術體。六十年代后期,手表廠技術人員從毛澤東的手跡中選取了一個‘上’字和一個‘海’字,拼成毛體,天衣無縫,‘上海’商標一直沿用至今。‘上海’牌也是唯一一塊以城市名為商標的手表。”據1958年7月2日的解放日報報道:“昨天在第三百貨商店試銷的一百只十七鉆長三針防水水表,很快售光。”

被手表收藏家視若珍寶的還有上海牌A641型手表。它是1964年推出的高檔手表,但因為時值三年自然災害,老百姓飯也吃不飽,購買力驟降,廠方就沒有批量投入生產。后來解放軍總參二部來到上海手表廠要求生產200米深度的潛水手表,要求有日歷、自動,上海手表廠就采用A641機芯生產了一批軍用手表。周寶興也覓到了幾只,其中分團級干部和師級以上干部使用。供師級干部使用的市面上極為罕見,29鉆、夜光、防水防震、全自動。

在那個年代,上海牌手表是“中國制造”的典范,是“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有力注釋,也是上海的閃亮名片。上海手表廠曾在國內手表行業創下諸如規模、效益、利稅、人均創利、累計銷售等“十個第一”。從第一只上海牌手表誕生開始,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佩戴手表的每四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人戴的是上海牌手表。

那個時候日本的政要訪問中國也戴著電子表。科學家、藝術家、運動員、社會名流也紛紛亮出這玩意兒,似乎成了一種時尚。

電子表對機械表的沖擊

改革開放后,國門向世界打開,外國機械手表和電子表不可阻擋地涌入中國市場。外國手表中,瑞士表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日本手表則走低端路線,還有大量水貨,像美麗的女妖誘惑著人們。但最致命的打擊來自電子表。

對傳統的制表工藝和悠久的手表文化來說,電子表是個強悍的異類。

上海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海明是入行四十年的老法師,主政上海表業有限公司也有十六年了。據他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手表廠的年產量從700萬只減少至100多萬只。有一陣上海牌手表到義烏參加全國輕工產品展銷,從每只100元賣起,后來逐年降價,最后賣到10元、20元一只,連成本也撈不回來。上海牌手表還算有品牌優勢,消費者有認同感,一般“無名之輩”輸得就更慘了。

“迫于形勢,上海手表廠在1987年也開始生產電子表。電子表有一種新時代的特征,容易為年輕人接受,它的優勢是精度高,成本低,機芯小,外觀花式變化余地大,在生產上則是裝配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倪海明告訴筆者,“那個時候日本的政要訪問中國也戴著電子表。科學家、藝術家、運動員、社會名流也紛紛亮出這玩意兒,似乎成了一種時尚。”

國內最大的電子表企業在福建、廣東,年產量達到500萬只左右就有好幾家。短短幾年,電子表覆蓋市場80%,將機械表壓縮在很小的角落里茍延殘喘。
作為世界鐘表大國的瑞士也未能幸免。傳統制表業危在旦夕之時,瑞士政府出面干預,組建了斯沃琪公司,專門生產電子表。現在斯沃琪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電子表生產企業,產品也很受中國青少年的歡迎。

時值上海牌手表誕生50周年,上海表業推出限量版陀飛輪手表試水市場,一共只有50只,每只10萬元,但很快被一搶而光。
闖出“華山一條路”

2000年,上海手表廠重組為上海表業有限公司,原先的技術人員和品牌全部保留下來。陣痛中的上海表業有限公司為應對火燒眉毛的吃飯問題,采取了一個策略:為國內外手表企業生產中低檔機芯,當年實現贏利。但這只是權宜之計。

陀飛輪手表代表了機械表制造的最高工藝水平,把鐘表的計時精準度和動感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因而被譽為“表中之王”。上海表業決心制造陀飛輪,敢于挑戰手表王國瑞士,他們很清楚,拿不出硬碰硬的陀飛輪,在全球鐘表領域就沒有發言權。

倪海明總經理調動了最優秀的技術力量,購置了設備,并對技術人員實施了激勵機制。但有限的研發資金還不能夠購買一只寶璣陀飛輪手表來進行“解剖”,倪海明就與技術人員在已有技術基礎上,加上對機械表運轉原理的深化設計,經過短短一年的研發,終于在2001年成功研發出陀飛輪機芯。當上海牌陀飛輪手表亮相瑞士巴塞爾鐘表展時,來自全世界的手表商對它的性能、設計和價格都非常震驚。2005年時值上海牌手表誕生50周年,上海表業推出限量版陀飛輪手表試水市場,一共只有50只,每只10萬元,但很快被一搶而光。

這一下,上海表業從上到下,每個人都信心大增。

過去,一只普通機械表的機芯只賣幾元錢,現在一只多功能機芯要賣一百多元。陀飛輪機芯更貴,人工雕刻一塊夾板就要一千多元。研發成果給上海表業帶來的可觀的利潤。

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空后,國人注意到翟志剛出艙時戴著一只航天表,這是一只飛亞達手表,但它的機芯是上海表業有限公司研發成功的。

續寫“上海牌”的精彩故事

這幾年來,上海牌手表的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2008年,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空后,國人注意到翟志剛出艙時戴著一只航天表,這是一只飛亞達手表,但它的機芯是上海表業有限公司研發成功的。為了研發這顆“上海芯”,上海表業有限公司花了兩年時間。因為這顆“芯”必須解決的主要難點是:機芯得符合失重條件下,特別是在出艙后的外空環境中,它的潤滑油在正120度和負90度的情況下不滲透、不凝固,確保工作正常。而一般手表到了負50度就凝結了。僅從這個指標考量,上海牌就不比瑞士生產的同類表差。

上海表業有限公司制造的多功能機芯像個工作母機,款式開發的余地很大,陀飛輪機芯則將上海牌手表提升到一個能與世界十大名表對話的平臺。一只陀飛輪新款手表,18K玫瑰金表殼鑲嵌了227顆天然鉆石,純天然貝殼表面鑲嵌了154顆天然鉆石,這種個性化的產品以小批量標號發行。2010年成功推出了軌道式雙陀飛輪限量表,每只從28萬元至30萬元不等,滿足國內外收藏家的需要。

今年,為紀念上海牌手表誕生60周年而推出的立面陀飛輪手表,在全球鐘表行業也處于領先地位。再比如,陀飛輪計時碼表也研發成功了,很快投放市場。這種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手表再次創造了歷史,體現了當今世界上最高的制表水平。

上海表業有限公司同時推出的一盒懷舊手表,內含東方紅、和平這兩款復刻表、上海牌A581復刻表以及國內第一款軍表、國內第一款女表,限量500套,投放市場后立即受到收藏家和時尚人士的追捧。上海牌手表的文化的附加值正在不斷豐富。